基孔肯雅熱|佛山病例破6500宗 專家:外遊後不適忌自行服消炎藥
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(1日)公布,本港過去一周新增3宗登革熱輸入個案,患者曾到印度、菲律賓及泰國,今年累計36宗個案,全屬外地傳入。基孔肯雅熱方面,本佛山市今年已錄得逾6 500宗個案,澳門亦出現輸入病例。
登革熱|本港近一周錄3宗輸入個案
衞生防護中心表示,由7月25日至7月31日,本港新增3宗登革熱輸入個案,病人潛伏期內曾到訪印度、菲律賓及泰國。截至7月底,今年累計36宗外地傳入個案,較去年同期62宗稍減,惟不及2024年同期的161宗(當中包括5宗本地感染)。
全球方面,世衞指登革熱過去20年發病率大幅上升,2023年全球超過80個國家及地區錄得逾650萬宗病例及逾7 300宗死亡;2024年更突破1 400萬宗,創歷史新高。
鄰近地區疫情亦趨嚴重,印尼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越南等地今年至今已分別錄得逾2萬宗病例,新加坡超過3 000宗。廣東省今年至今錄得308宗本地感染個案,其中7月21日至27日一周內已增至102宗,病例集中於廣州、雲浮、佛山及中山。
基孔肯雅熱|佛山錄逾6500宗 澳門出現輸入個案
衞生防護中心表示,自2020年起本港未錄得基孔肯雅熱個案。該病過往於2016至2019年間每年約錄得介乎1至11宗輸入個案。
據世衞資料,截至今年6月初,全球有14個國家或地區共錄得逾22萬宗個案,包括中國內地、台灣、新加坡等熱門旅遊地,當中約80宗為死亡個案。佛山市衞生當局指,截至7月30日該市已錄得逾6 500宗個案,九成來自順德區,全部屬輕症,沒有嚴重或死亡個案。
澳門自7月中起錄得6宗輸入個案,其中4名患者潛伏期內曾到佛山。中心指,粵港澳三地一直透過聯防聯控機制應對相關傳染病,並會按風險評估加強防控。
外遊後不適忌自行服消炎藥
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醫生提醒,無論身處本地或外地,市民應時刻保持環境衞生及做足個人防蚊措施,包括:
- 定期清理溝渠、屋頂雨水槽等積水處,避免蚊卵孳生
- 每周更換花瓶水,避免使用墊碟積水
- 垃圾應妥善棄置於有蓋垃圾桶內
- 可裝設防蚊網或使用蚊帳、防蚊簾
- 戶外活動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,並使用含避蚊胺成分驅蚊劑
他提醒曾到訪蚊症流行地區的人士,回港後14日內應持續使用驅蚊劑並監察健康,如出現發燒、關節痛、皮疹等症狀,應盡早求醫,並提供外遊紀錄以便診斷。
中心強調,切勿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或非類固醇消炎藥(如布洛芬),因這些藥物可能引起嚴重副作用,例如增加出血風險。